在我從事心理諮商輔導工作的經驗中,常發現尋求心理諮商的人們,許多都和父母之間關係疏離,孩子心中有困擾時,往往不想跟父母說。例如:「跟爸媽說,只會被罵更慘」、「我媽會跟我說,不要想太多…久而久之我就不想說了」。也因為這些諮商經驗,我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,一直思考著:「怎麼做,我們與孩子的關係才不會漸行漸遠?」、「如何維持親子之間愛與關懷的連結?」
只有物質及3C的給予是不夠的
「我爸媽才不管我,他只負責給我錢!」、「我爸一個月就回家兩天,每次看到他就是在客廳看電視、滑手機,也幾乎不跟我們說話。」我們在許多餐廳用餐的經驗,也經常看到爸媽在滑手機、小孩在玩平板,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,與父母關係日漸疏離也是可以想像的。如果不想和孩子漸行漸遠,現在開始修正自己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方式,還來得及。
管教的收與放之間
「為什麼我們這麼用心照顧孩子,孩子長大後還是跟我們不親近?」
當孩子報喜不報憂,通常是管教出了問題,來自親職教養時收與放之間拿捏不當。一是「讓愛產生斷裂」,許多父母為了讓管教變得速效,就用打罵、威脅恫嚇、訓斥的教養方式,但孩子感受到的是不被愛,而是威權,因為畏懼而與爸媽的關係離得好遠,犯錯了也拼命遮掩…,久而久之,孩子感到不到父母的愛,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,開始向同儕尋求歸屬感,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離。二是「孩子沒有選擇權」,許多父母不相信孩子做得到,或是為了速成而幫孩子做、幫孩子做決定,其實這些都是在損害孩子的自主性,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後,不相信自己做的決定,一次又一次焦慮的檢視自己是不是又做錯了。
陪伴學習做自己的主人
在教養這條路上,「讓孩子成為他自己」是我跟老公最深的盼望,做家長的我們就是跟孩子一起看見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,接下來,孩子需要為自己努力,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錯誤,我們帶著愛與陪伴,陪著孩子長成他自己的樣子。
因為在諮商經驗中看到太多這樣的例子,我一直在調整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方式。
上週的某天晚上,剛滿四歲的小桃在睡前跟我說:「姊姊說,要把我關在廁所裡面。」我坐在她身邊,仔細探問事情發生的經過,原來是小桃跟好朋友小葉在廁所玩很久,耽誤了時間,姊姊等不及而說出這樣的話。我說:「你覺得委屈,如果我是你,我也不喜歡姊姊這麼說。」首先,我同理了孩子的感受,接著我說:「你有想到什麼好方法,讓姊姊不要再這樣跟你說話嗎?」這句話是促使孩子學著解決問題,不是幫孩子解決,也不是放著不管,而是陪伴著孩子,讓她長出做自己的力量。小桃說:「我想到一個好方法!我可以跟小葉玩,但要注意玩的時間!」在談話中,孩子正在學習為自己負責,我看著的,是這樣的教養方式對未來的影響。
我想,放下手機及平板,真實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,也因為管教是在愛這個軸線上,不是以威權恫嚇的形式,因此孩子長大後遇到困難會願意與父母討論。有位朋友,她的兩位孩子都已經是大專校院的學生,兩個孩子都經常與媽媽促膝長談聊到半夜,她在跟我分享時,神情是如此溫暖與幸福。我也期待小桃和小蘋果長大之後,能夠獨當一面,也能與我和老公持續保持著這樣的關係。
【關於作者】
小桃媽,職業是諮商心理師,有兩位女兒,熱愛旅行、美食、親子活動。當一位諮商心理師成為媽媽,才發現自己也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,教養過程中也會生氣、苦惱、徬徨。然而,因為接受過專業訓練、擁有十幾年的諮商輔導經驗,教養之路學習以溫柔而堅定的態度持續給愛。期許孩子成長過程中,學會愛、學會生活規矩、學會與情緒在一起。
現為健康遠見(遠見雜誌)、IBABY愛貝比親子網(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)、KidsPlay親子就醬玩、MamiBuy媽咪拜、媽媽經、嬰兒與母親雜誌專欄作家。
小桃媽幸福部落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nity0404
小桃媽幸福部落blog:http://anity0404.pixnet.net/blog
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,歡迎按讚加入小桃媽幸福部落粉絲團
留言列表